中新网2月17日电(中新财经 左雨晴) “肿瘤内科毫无疑问是中国肿瘤治疗今后发展一个重要的方向 。”近日,工程中国工程院院士 ,院院医学应重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、士徐视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教授徐兵河向中新财经表示。兵河
随着我国医学领域技术的创新叉人不断发展和创新,国产创新药的科交研发以及加速审批上市 ,肿瘤内科治疗效果显著 ,培养更多肿瘤患者的中国生命被延长甚至挽救。
国产创新药审批加速 意味着什么 ?
在公众的工程传统认知中,“癌症”等同于“绝症” ,院院医学应重不少人“谈癌色变”。士徐视学其中,兵河乳腺癌自2020年起正式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 ,创新叉人也成为我国女性发病率第一位的科交恶性肿瘤 。加快研发能够有效治疗乳腺癌的药物 ,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共识 。
近年来,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举措促进国产创新药的研发,并加速了审批上市。而带头研发乳腺癌靶向药马来酸吡咯替尼片的徐兵河,成为了第一个“吃螃蟹”的人 。
“吡咯替尼”是我国首个获批的国产原研创新药物“HER-2”小分子抑制剂 ,用于治疗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 ,打破了“HER-2”靶点被进口药长期垄断的局面,开创了临床试验快速审批上市的先河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兵河。 受访者供图。徐兵河向中新财经表示 ,HER-2基因是导致乳腺癌细胞快速增长、更易转移的关键基因。针对该基因研发的靶向治疗药曲妥珠单抗 ,不仅大大提高了乳腺癌的治疗效果 ,也带动肺癌 、胃癌 、肠癌、肾癌、血液系统肿瘤等进入了靶向治疗的时代。21世纪初,曲妥珠单抗进入国内,20多年来 ,一直没有国产药物能代替它。
“我们与国内公司合作开发了小分子靶向药吡咯替尼。与大分子药相比,小分子药可以进入细胞内 ,抑制信号的传导途径 。”徐兵河表示 。
据徐兵河介绍 ,吡咯替尼的Ⅰ期 、Ⅱ期研究均登上国际知名期刊《临床肿瘤学杂志》(简称JCO)。基于吡咯替尼上述两期临床试验结果的出色表现,2018年,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,国家药监局有条件批准吡咯替尼上市 。
“上市时间提前了至少三年以上 ,这意味着更多的乳腺癌患者能被惠及 。”他说。
学科交叉、医工融合受重视 有哪些建议?
国产创新药的研发离不开技术与人才的支持 ,如今,学科交叉、医工融合正在成为生命科技取得革命性突破的方向。
徐兵河指出,医学中的很多重大突破,仅靠单一学科很难做到,因此,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。“例如新药的研发 ,新型药物的递送系统可能涉及到材料学领域。手术机器人的研发也是如此,既要懂机械,又要懂医学,还有其他交叉学科的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 。”
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兵河。 受访者供图。徐兵河建议,国内相关领域和有关部门今后应更多地开展协同指导,牵头为相关领域的专家提供研究与交流的平台 。“在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火花,这样才有利于出现突破性成果 。”
例如 ,着眼于学科发展的大趋势,中国科协于2015年推动成立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。“助力‘健康中国’建设,服务全民健康需求,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近年来在促进学科间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、加强产学研用相结合等方面均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。”徐兵河说 。
此外